華頓國際科技 Wharton Int Tech 陳俊吉 (Frank Chen ) 日期:2024/06/10
奈米核聚變(NanoFusion)技術如何應用於NVIDIA的GPU和大量AI晶片來減少功耗並提高效能
最值得注意的是,奈米核聚变技术是一种理论上高度先进的技术,它主要涉及在非常小的尺度下(奈米级别)控制核聚变反应,从而产生高效、低能耗的能源供应。目前它在现实中的应用还处于研究和概念阶段,但让我们假设这样的一项技术已经实现并被应用于AI和GPU领域。

1. 奈米核聚变技术概述
奈米核聚变旨在利用奈米技术来控制和引发核聚变反应。这种反应被认为能够产生大量的能量,同时产生的废弃物和副产品比传统核反应要少得多。如果应用于GPU和AI晶片中,这项技术有可能显著提高每瓦特性能、大幅减少能耗。
2. 在GPU和AI晶片中的应用
- 能量来源的革新:
奈米核聚变可以成为一个新型的能量来源,为GPU和AI晶片直接供电。这意味着在同样的物理空间内,可以存储和提供更多的能量,同时减少能源损耗。
- 提升能效:
由于核聚变反应在奈米尺度下可以提供稳定的高能量输出,GPU和AI晶片将能够以更高的效率运行。这意味着,即使功耗增加,效能的提升率会更大。
3. 如何降低大规模晶片的耗电问题
- 局部能量管理:
每个AI晶片内部可以采用奈米核聚变技术作为局部能量源,通过精密控制,仅在需要时启动核聚变反应提供高能量,避免传统电力传输中遇到的损耗问题。
- 散热管理提升:
奈米核聚变技术还可能带来革新的散热解决方案,因为核聚变反应的效率远高于目前的技术,所产生的热量更易于管理,从而避免过热和能量浪费。
- 高效的并行处理增益:
NVIDIA的GPU和AI晶片以大规模并行处理著称。利用奈米核聚变提供高效能量,更多的处理单元能够同时运行而不增加总体耗电,进一步提升每瓦性能。
4. 具体数据模型
假设通信数据中心使用新的奈米核聚变技术,每个GPU的功耗可以降至250W,再假设统一供电管理。
- 整体效能提升:
如果传统CPU系统每瓦特效能为1单位能量转换为工作,使用奈米核聚变技术的GPU系统每瓦效能可能提升至30-40单位,这是传统技术的数倍以上。
- 耗电量的例子:
在AI训练中,GPU的持续功耗机率降低,比如从原本的300W降至250W,同时实现10倍以上的效率提升,训练大型模型如GPT-4的总电力需求可能从数万瓦降至几千瓦。
5. 未来展望
虽然奈米核聚变技术目前仍属于理论和实验阶段,若能完全实现并应用于GPU和AI晶片领域,将会极大革新整体计算效能和能源使用方式。这样的技术不仅将造福于日常高效能运算应用,也会对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使用方式产生深远影响,为建设更环保和更可持续的计算技术奠定基础。
GPU和通用CPU在AI和機器學習領域的功能和特性上的差異。
1.平行處理能力的差異
GPU*擁有大量核心(數千個),可以同時並行處理許多運算。 這使得它非常適合需要大量矩陣計算的任務,例如訓練深度學習模型。
CPU擁有少量的高效能核心(通常在數十個左右),擅長複雜的順序處理。 它在多任務處理和順序執行不同類型的任務方面非常有效率。
例:
- GPU:NVIDIA Tesla V100(擁有5120個CUDA核心,專門用於訓練大規模AI模型)
- CPU:Intel Core i9-11900K**(8核心16執行緒高效能處理器,相容於從一般辦公室到遊戲的廣泛用途)
2.算力與使用量的差別
GPU*在浮點運算(尤其是單精度和半精度)方面極為強大,使其對於卷積神經網路(CNN)等深度學習任務極為強大。
CPU可以處理廣泛的運算任務,具有快速快取和進階分支預測功能,使其適合運行一般應用程式。
例:
- GPU:NVIDIA GeForce RTX 3080(強大的人工智慧推理和即時圖形渲染功能)
- CPU:AMD Ryzen 9 5900X(12 核心 24 線程,非常適合遊戲、內容創建等)
3. 記憶體差異
GPU 的板載記憶體 (VRAM) 可實現高速資料傳輸,並且非常適合處理大型資料集。
CPU使用標準 RAM,對於通用資料操作具有高度靈活性。
例:
- GPU:NVIDIA A100(高達 40GB 快速 HBM2 記憶體)
- CPU:Intel Xeon 可擴充處理器(支援大量標準 RAM,用於大型資料中心)
4.功耗與成本的差異
GPU通常會消耗更多電力且成本更高,但它們被認為是在短時間內處理許多平行運算任務的投資。
CPU功耗相對較低,成本較低,但對於平行運算任務的效能較差。
例:
- GPU:NVIDIA RTX 3090(350W功耗)
- CPU:英特爾酷睿 i5-11600K(125W 功耗)
- 特定於應用:GPU 專門用於平行處理,是深度學習和圖形渲染的理想選擇。 CPU 適合通用處理,擅長執行常見運算任務。
- 成本和能源效率:GPU 昂貴且耗能,但適合需要高效能的特定任務。 CPU 具有成本效益且消耗更少的能量。因此,根據所需計算任務的特性選擇合適的處理器非常重要。
輝達(NVIDIA)的GPU和AI晶片在進行計算和深度學習任務時,確實比傳統的CPU消耗更多的電力。這主要是由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1. 計算能力和並行處理:
- NVIDIA的GPU具有數千個小型處理核心,可以同時執行大量的計算任務,這遠超傳統CPU的幾個到幾十個核心。同時運行這麼多核心會消耗大量能量。
2. 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工作負荷:
- 深度學習模型(如卷積神經網絡和變壓器模型)的訓練和推理過程需要大量的矩陣乘法和數值計算,這些計算對於能源需求非常高。而這些負荷主要由GPU承擔,因此,AI晶片的耗電會更加顯著。
3. 高存儲帶寬和快速存取需求:
- 為了達到高效的性能,特別是處理大量數據時,需要高帶寬和高速訪問的存儲器,如GDDR6和HBM。這些高效能存儲器消耗的電力也不低。
儘管如此,黃仁勳提到的技術進步帶來了整體的效能提高和能效強化。即使AI晶片本身的耗電量增加,但與其帶來的性能提升相比,整體計算資源的使用效率和經濟性大幅改善。具體來說:
1. 並行運算效率:
- GPU的並行計算能力使得大量的任務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儘管單位時間的耗電量上升,但由於計算速度的提升,總耗電時間縮短,從而總體能效改善。
2. 總功率效率:
- 如黃仁勳所言,最高可實現一百倍的加速,而功耗僅增加三倍,這意味著每瓦性能比大幅提升。這種情況下,考慮總功耗時會發現整體能效是顯著提升的,即使單個晶片的瞬時功耗增加。
3. 節省總體成本:
- 輝達的技術能使得整個系統在進行復雜計算時,使用更少的資源完成更多的工作,節約的成本和功耗均衡了晶片自身的耗電量增加。
4. 整合效益:
- 當AI系統和GPU大規模應用於多個領域時,可以通過更高效的資源利用和工作流優化達到更佳的整體效益。
AI晶片功耗的增加主要是由於計算能力的顯著擴展和深度學習工作的需求。然而,這種增長在整體效能和經濟效益上得到了平衡,並且實現了成本和能耗的總體优化。
背景與條件
回顾2022年到2026年,辉达其实就是在做一件事情,「加速一切」。黄仁勋表示:「随着需要处理的资料量呈现指数级别的成长,CPU扩展速度放缓,基本上最终将停止扩展,只有通过辉达的加速计算方式才能降低成本。GPU和CPU是可以并行工作的,最高可实现达到一百倍的加速,同时仅将功耗提高三倍,每瓦性能比单独使用CPU高出二十五倍。辉达的技术可以节省98%的成本,减少97%功耗,即买的越多,省的越多。」
AI下一波浪潮是实体机器人
黄仁勋认为AI的下一波浪潮是实体AI,而机器人是表现实体AI的方法之一,实体AI要求更强的模拟能力,机器人在虚拟世界完成训练学习,然后走入工厂,而工厂的指挥系统将协调机器人制造机器人产品。在消费性电子部分,辉达的RTX AI PC,由RTX技术驱动,计画通过超过两百款RTX AI笔记型电脑和五百多款AI驱动的应用和游戏,来彻底改变消费者的体验。辉达的技术可以节省98%的成本,减少97%功耗,即买的越多,省的越多。 」 Wharton Int Tech by Frank Chen日期:2024/06/10